大卫·霍克尼仿古新作登上《纽约客》封面,就像镶在了墙上

浏览:7430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8-13 分类:
两周前《纽约客》出了这本杂志的首个音乐封面。我们仍然要讲一下 4 月 23 日出版的《纽约客》,因为这次是大卫·霍克尼( David Hockney )的画作制成了封面“路( The Road )”。 Issue of April 2...

两周前《纽约客》出了这本杂志的首个音乐封面。我们仍然要讲一下 4 月 23 日出版的《纽约客》,因为这次是大卫·霍克尼( David Hockney )的画作制成了封面“路( The Road )”。

Issue of April 23, 2018 @ New Yorker

这期旅行与美食专刊的《纽约客》,封面取自大卫·霍克尼 2017 年的新作《霍贝玛之后的荷兰高耸的树(有用的知识)(Tall Dutch Trees After Hobbema (Useful Knowledge)》。画中,一片绿油油的田野中间有一条延伸到画面远端,终于消失在蓝天之下的道路;道路两侧是高耸挺拔的树木。画作的整体颜色一如霍克尼最著名的那些作品一样明快。

Tall Dutch Trees After Hobbema (Useful Knowledge) @ Pace Gallery

这幅画是对荷兰画家梅因德尔特·霍贝玛(Meindert Hobbema )的《米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 (The Avenue at Middelharnis )》的重新演绎。《林荫道》是荷兰黄金时代绘画的一幅名作,创作于 1689 年,现藏于伦敦的国家美术馆( National Gallery )。

The Avenue at Middelharnis @ National Gallery

“我一直很喜欢这幅画(《林荫道》)。”霍克尼在接受《纽约客》采访时说,“当我十八岁第一次去到伦敦,就在国家美术馆见到这幅画……最迷人的地方在于这幅画有两处消失点(vanishing points)。一处是画面中央随着道路消失的尽头。另一处在天上。因为这些树非常高,你总会往上看。”

霍克尼的这幅画,作为新展的一部分,日前在纽约的佩斯画廊 ( Pace Gallery )展出。展览的名字也出奇地长,叫做《大卫·霍克尼:一些绘画(及摄影)[甚至印刷]中的新东西》( David Hockney: Something New in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 [and even Printing] )。这位老顽童去年刚度过了八十岁生日,伦敦的泰特美术馆、巴黎的蓬皮杜中心以及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先后举办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他的回顾展。

虽然开始办起了回顾展,但是大卫·霍克尼并没有停止创作。相反地,2008 年他重新开始尝试在电脑上作画,完成了不少在 iPad 上创作的绘画,其中几幅之前就登上过《纽约客》的封面。他近期的作品涉及了摄影、拼贴等形式,也在探索了传统绘画之外的表现形式。这幅 2017 年的《有用的知识》就采用了六边形的画布。

怎么会想到裁切画布?霍克尼将其视为“反向透视”(reverse perspective)的又一种实践或探索。早在 1975 年,他就在《Kerby(Hogarth之后)有用的知识》( Kerby (After Hogarth) Useful Knowledge ) 这幅画中做了“反向透视”相关的尝试。这幅画就不是焦点透视的画法,也不只有一个消失点。

Kerby (After Hogarth) Useful Knowledge @ MoMA

“假设你正在穿过一条隧道,当你出来的时候,一切都在你面前展开。那就是‘反向透视’。”他在采访中继续说道,“透视(法)的问题在于,你是一个画面外的定点。用反向透视你就是一个移动的人——从某一点能看到事物所有的面。(观看的时候)我们总在移动,我们的眼睛总在移动。”

谈及“反向透视”,就不得不提霍克尼对中国古代长卷画的迷恋。他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The Met )看到了王翚等宫廷画家所画的《康熙南巡图》,大为赞赏长卷画带来的“移动观看”——或曰“散点透视”的视觉体验。以至于他与另一位艺术家 Philip Haas 在 1988 年制作了一部短片,专门介绍这幅长卷画的第七卷以及移动观看(the visual perceptions of a moving spectator,语出去年蓬皮杜艺术中心回顾展的图录)。这部片子叫做《与中国皇帝的大运河一日游,或曰表面即错觉而深度亦然》( A Day on the Grand Canal with the Emperor of China or: Surface Is Illusion But So Is Depth )。

A Day on the Grand Canal with the Emperor of China @ Milestone Films

《康熙南巡图》第三卷局部 @The Met

关于散点透视,除了这部短片,他还会对着一个景拍许多局部照片,最后拼起来,作为全景呈现,比如《梨花公路,1986年4月11日-18日,#2》( Pearblossom Hwy., 11 - 18th April 1986, #2 )。陈丹青对此的评价是“初看很佩服,后来不喜欢了……(因为)那是西洋人的小聪明,属于机械思维。”

Pearblossom Hwy., 11 - 18th April 1986, #2 @Getty

这种对观看方式和透视方法的探索延续到了现在,登上《纽约客》杂志封面的这幅 2017 年的《有用的知识》,依然是在转换和扭曲透视,只是现在用的是切去画布的边缘的方法。这大概就是现在这个展览标题中的“新东西”,但探索这个“新东西”的传统,在霍克尼这边,至少从 1975 年就开始了。

更多大卫·霍克尼的信息和作品,可以参看他的官网。

题图来自《纽约时报》,作者 Charlie Rubin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