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南话科普】辐射大?会致癌? 3分钟带你了解核医学!其实它并没有那么可怕~
小南
我们发现很多患者对各种放射检查有不一样的态度和想法,比如说......
X射线
这个辐射小,可以做。
刘爷爷
CT
CT一年做不了几次的,辐射也不大的。
王小姐
核磁共振
这个我知道的,没有辐射的,看得又清楚。
顾先生
然后是......
核医学检查
这个一听就知道辐射很厉害,肯定不做!
杜小姐
医生
核医学中使用的每一种核素在临床上应用之前,科学家们都做过大量的实验,确保其安全性。
有研究调查显示,应用放射性核素的方法检测肾小球的滤过率GFR,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当于一个人乘飞机从香港到纽约往返所接受的宇宙射线的辐射剂量。
医生
事实上大多数核医学检查中,患者所受到的辐射量与X射线检查还少。
小南
其实,空气、食物、建材中都存在着多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看电视,玩电脑、手机时也会使我们受到一定剂量的辐射。
大家可别一听到“辐射”二字就恐慌,耽误治疗哦~
什么是ECT?
和CT一样吗?
ECT是核医学主要显像仪器,着重从功能状态来评价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检测临床治疗疗效。而CT着重从结构变化来评价疾病性质。
两者从不同角度分析疾病,可以相互弥补各自优缺点,结合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核医学检查所使用放射性药物
是什么?
对周围人群的辐射影响大吗?
目前核医学检查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是由锝标记显像剂其物理半衰期为6小时,一般在患者体内的有效半衰期仅为2~3个小时。加之患者注入显像剂时被叮嘱大量饮水,相当一部分显像剂会随尿液很快排出体外。
国际原子能机构这样阐述:对于接受核医学检查的病人,在检查完成后,不应该对其活动进行任何限制,因为其体内残留的放射性不会对其周围的人造成任何的影响。
最常见的核医学检查项目?
有何临床意义?
全身骨显像
全身骨显像是核医学最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对于恶性肿瘤病人,可以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以及一些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肺癌患者治疗前的分期和治疗后的随访,还可以帮助诊断一些不明原因的骨痛(排除骨肿瘤)。
此外能发现X线检查难于查出的细微骨折,如肋骨、指骨、趾骨的骨折。
骨显像还可以观察移植骨的成活情况以及人工关节置换后的随访等等,ECT比普通X线拍片可提前3-6个月发现病变。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没有出现骨痛症状,是否有必要做全身骨显像检查?
对于最常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骨痛时,大家都能想到要尽早做骨显像,以排除骨转移。但对于没有骨痛的病人有必要做骨显像吗?
回答是仍然有必要。因为大约19%-34%的病人有骨转移而没有骨痛。因此在原发肿瘤发病的前几年,不要等到出现骨痛时才想到进行骨显像检查
肾动态显像
肾动态显像可以了解肾脏的功能情况以及肾功能受损的程度,也可以判断尿路是否存在梗阻。肾动态显像还能够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GFR和ERPF是两个很重要的判断肾功能的参数值。
甲状腺静态显像
探查甲状腺结节、评价甲状腺功能,亚急性甲状腺炎及甲亢辨别诊断。
心肌灌注显像
可诊断早期冠心病,评估疾病预后状况及估测危险度。
脑血流灌注显像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可逆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有价值。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如 X线、CT、MRI、B超等则主要通过显示器官或组织的解剖形态学结构的变化来判断疾病,尽管其分辨率很高,但不能显示功能代谢的变化。然而大部分疾病都是先从功能代谢异常再发展到形态异常的,所以ECT检查较传统的影像检查能更早地发现病灶。
医生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核素功能显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等。我们应更理性地看待核医学在临床合理运用时的辐射问题,消除对放射性核素的恐惧心理,充分利用核医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水平。
文字:核医学科 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