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 8 年,以色列一家私人企业有望实现月球软着陆

浏览:1825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7-28 分类: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故事要从 2010 年 Facebook 上的一张帖子说起。“有谁想去月球吗?”计算机工程师亚里夫·巴什(Yariv Bash)问道。两个朋友克菲尔·达马里(Kfir Dama...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

故事要从 2010 年 Facebook 上的一张帖子说起。

“有谁想去月球吗?”计算机工程师亚里夫·巴什(Yariv Bash)问道。

两个朋友克菲尔·达马里(Kfir Damari)和约纳坦·温特劳布(Yonatan Winetraub)回复了他,于是三人相约在特拉维夫以南霍隆市(Holon)的一间酒吧里会了面。当时巴什 30 岁,是三个人中年纪最大的。

温特劳布回忆说:“血液里的酒精浓度越来越高,我们的想法也越来越坚定。”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们成立了一家非营利机构“以色列太空登陆组织”(SpaceIL)。8 年多的时间过去,他们梦想的产物:“创世纪”号月球探测器(Beresheet)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Cape Canaveral Air Force Station)搭载上了 SpaceX“猎鹰 9”号火箭(Falcon 9)。

火箭已于美国东部时间 2 月 21 日周四晚间 8 时 45 分发射升空。

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是私人公司研发的探测器首次登陆月球,而这也将成为以色列人民的骄傲。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前苏联、中国这三个超级大国的政府机构实现了月球表面软着陆任务。

巴什等人最初的目标是参加 Google 月球 X 大奖赛(Google Lunar X Prize)。比赛要求民间团体自主筹集资金,将探测器发射升空并登陆月球,获胜者可赢得 2000 万美元奖金。三位创始人原本计划研发的探测器只有十来公斤,造价 1000 万美元,并预定于 2012 年底登月。

可事实证明,这项任务比预期困难得多,费用也高了不少。

达马里承认:“我们没想到会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以色列太空登陆组织联合创始人亚里夫·巴什。该组织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激发以色列学生对航天工程的兴趣。图片版权:Corinna Ker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Google 月球 X 大奖截止日期几度延长,比赛最终在去年落下帷幕,不过没有一支团队笑到最后。但即使失去了 2000 万美元奖金,以色列太空登陆组织也仍在坚持。和其它许多参赛团队不同,他们并不想走商业推广的道路,而是给自己赋予了一项使命:激发以色列学生对科学与工程学的兴趣。

达马里表示:“这是我们更远大的目标。”该组织打造的是以色列第一架远离地球飞行的航天器,但对如今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是建造下一艘这样的航天器”。

为了节省支出,“创世纪”号与一颗印尼通讯卫星、一颗美国空军小型实验卫星一起搭载 SpaceX 火箭发射升空。

“创世纪”号进入太空后不会立刻直达月球,因为这样首先需要一只大型发动机点火,使探测器脱离地球轨道,然后在靠近月球时第二次点火实现减速。整个过程会消耗大量燃料。相反,“创世纪”号选择让发动机多次点火,慢慢调整轨道,在即将离开环月轨道时,让月球的引力把它拉回正轨。

这条道路漫长而曲折。为了抵达 25 万英里(约合 40 万公里)外的目的地,探测器一共要走过 400 万英里(约合 640 万公里)的路程。

“创世纪”号将在今年 4 月降落在一片名为“澄海”(Sea of Serenity)的玄武岩平原上。一台由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研制的仪器届时将对月球磁场进行测量,它得到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月球的铁质核心。

“创世纪”号月球探测器还搭载一块存储了人类文明信息的芯片,以及一粒包含诸多以色列文化符号和一本《圣经》的时间胶囊。以上芯片由方舟使命基金会(Arch Mission Foundation)提供,其中含有 3000 万页信息,可以长久保存。

“创世纪”号上没有安装多数航天器必需的备用设备,所以登月后几天内,它会因为无法承受月球正午的高温而失灵。到那时,“创世纪”号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尽管采用了速度更快、费用更低、风险更大的方案,登月任务总计仍需花费 1 亿美元资金,而不是区区 1000 万美元。且包括燃料在内,探测器总重高达 1300 磅(约合 590 公斤)。不过以色列太空登陆组织的几位创始人指出,相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航天机构的项目,“创世纪”号的规模和预算还是小得多。

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srael Aerospace Industries)是以色列太空登陆组织的合作伙伴。其航天部门经理奥菲尔·多龙(Opher Doron)表示:“从很多方面来说,它都让人耳目一新。这也给项目团队带来了很多压力和责任。”

在位于以色列耶胡德(Yehud)的控制室里,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航天部门经理奥菲尔·多龙(右)正在和众人做发射前的最后一次演习。图片版权:Corinna Ker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以色列太空登陆组织联合创始人克菲尔·达马里表示:“我们没想到会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图片版权:Corinna Ker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约纳坦·温特劳布。他和巴什、达马里凑齐了月球 X 大奖赛 5 万美元的参赛费,并赶在报名截止前 2 小时提交了书面材料。图片版权:Corinna Ker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当年美苏打响太空竞赛,两国从 1966 年开始相继发射月球探测器。1969 年,阿波罗 11 号更是搭载三名宇航员,让人类在月球上留下了脚印。2013 年,中国成了第三个将探测器送上月球的国家,今年中国还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而在 2010 年 11 月,以色列太空登陆组织的创始人紧赶慢赶,才终于走上了起跑线。Google 早在 3 年前就发起了比赛,当时已有大约 30 支团队报名参赛,提交申请的截止日期则是 2010 年年底。巴什、达马里和温特劳布从亲朋好友那儿东拼西凑了 5 万美元参赛费,并赶在 12 月 31 日报名截止前 2 小时提交了费用和书面材料。

从一开始,他们筹资的对象就是慈善家,而不是风险投资人。

巴什表示:“商业公司需要解释自己怎么才能给投资人带来回报,但我们完全不用。这是我们一开始做的最好的决定。”

听了他们演讲的人中,有一位是以色列电信行业的亿万富翁莫里斯·卡恩(Morris Kahn)。卡恩回忆说:“我什么问题都没问,就给了他们 10 万美元。我对他们说:‘开始吧。’”

卡恩表示一开始他只想帮个忙,“结果我不但出了钱,而且把自己也赔进去了。我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

卡恩当上了以色列太空登陆组织的负责人,他还招募了不少投资者,包括在拉斯维加斯开赌场的亿万富翁、美国共和党的重量级捐赠者谢尔登·阿德尔森(Sheldon Adelson)。

身为非营利机构的太空登陆组织也动用了志愿者的力量。温特劳布表示:“如果你对太空感兴趣,希望在业余时间做点什么的话,就可以来我们这儿当志愿者。”

随着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卡恩请来了曾在自己公司担任高管的埃兰·普利夫曼(Eran Privman)负责运营。

但随着 2018 年月球 X 大奖赛截止日期日益临近,太空登陆组织还缺少 3000 万美元资金,他们的项目似乎即将面临失败。2017 年末,卡恩辞去了负责人一职;到了同年年底,普利夫曼也未能募集到足够的资金。

几个月后,卡恩又回到了公司。他让长期在以色列原子能委员会(Israel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担任主管的伊多·安特比(Ido Anteby)接替了普利夫曼的职位,请他来负责“创世纪”号最后的组装和调试。

卡恩同意为接下来的任务提供一切所需资金。

以色列太空登陆组织负责人莫里斯·卡恩。图片版权:Stephen Speranz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而如今,以色列太空登陆组织不出几个月就将完成自己的使命。副主管埃兰·施密特(Eran Shmidt)表示:“再过一天,我们都得开始找工作了。”

温特劳布也开玩笑说:“这条职位描述真不错:项目成功的话,你就被解雇了。”

不过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商业探月的热情再度升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去年 11 月宣布已遴选出 9 家公司来角逐一份将小型装备送上月球的合同,这些公司中有不少就是当初月球 X 大奖赛的参赛队伍。目前,欧洲航天局也在考虑推出类似的计划。

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已与德国卫星制造商不莱梅轨道高科技公司(OHB System)签订协议,计划竞标欧洲航天局的项目。其航天部门经理多龙表示,公司也在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遴选出的几家公司商讨合作事宜。

以色列太空登陆组织的几位创始人大都开启了新的旅程。温特劳布如今是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正在攻读癌症研究领域的博士学位;巴什目前担任 Flytrex 公司首席执行官,负责研发运送商品的无人机;达马里则是网络安全行业初创公司 Tabookey 的首席产品兼战略官。

三人当年在酒吧里创办以色列太空登陆组织时都是单身汉。达马里感慨道:“那时候我们的生活还真不一样。”

本周,达马里在佛罗里达州和妻子及两个孩子一起观看了发射过程。他表示:“真没想到大儿子都 5 岁了,他这个年纪已经能记住今天发生的事儿了。”

题图为耶胡德的控制室。周四发射前,人们正在这里做最后一次演习。图片版权:Corinna Ker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 2019 THE NEW YORK TIMES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