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稳准匀 巧焊“火箭心”

浏览:5973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1-29 分类: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在运载火箭氢氧发动机焊接岗位上37年来,他放弃了很多机会,拒绝了社会上的高薪聘请,为我国90多发运载火箭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心脏”。他也因此被评为中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全国十大能工巧匠”、全国劳动模范…… 1980年,高凤林以优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在运载火箭氢氧发动机焊接岗位上37年来,他放弃了很多机会,拒绝了社会上的高薪聘请,为我国90多发运载火箭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心脏”。他也因此被评为中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全国十大能工巧匠”、全国劳动模范……

    1980年,高凤林以优异的成绩从技校毕业,进入到火箭总装厂――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发动机零部件焊接车间实习。师傅说:“焊接对人的水平要求很高,要做到稳、准、匀。”就为了这三个字,高凤林几乎入了魔。休息时,他举着铁块练耐力;吃饭时,他拿着筷子当焊丝,比划着练习送丝的动作;喝水时,他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习手臂的稳定性。一边练习,高凤林还一边注意记录心得体会。就这样,高凤林的技艺突飞猛进,连师傅都夸他:“是个好苗子!”

    上世纪90年代,为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一度成为研制瓶颈。大喷管的形状有点儿像喇叭口,延伸段由248根壁厚只有0.33毫米的细方管组成,焊枪多停留0.1秒就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而这些全部要通过手工焊接而成。在首台大喷管的焊接中,高凤林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终于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

    然而,高兴劲儿还没散去,X光检测却显示,大喷管焊缝有裂纹达200多处!这台大喷管面临被判“死刑”的命运。高凤林没有被吓倒,他从材料的性能、大喷管结构特点等展开分析,在众多专家的质疑声中大胆直言,裂纹是假的!经过剖切试验,高凤林判断正确。就此,第一台大喷管被成功送上试车台。此后这一新型号大推力发动机的成功应用,使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35岁时,高凤林被评为“全国十大能工巧匠”。因为在多项航天产品焊接攻关中崭露头角,他更是在国际航天领域内也“挂上了号”。

    2006年11月的一个晚上,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的秘书来到车间――原来是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AMS―02暗物质与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在制造中遇到了一个大难题,他们希望高凤林前往解决。而在此之前,已经去了国内外两拨专家,都因为工程难度巨大,设计的项目实施方案没能通过国际联盟总部的评审。

    高凤林到达现场后,抓紧时间了解设计结构、工艺状态和加工手段。丁肇中这次组织研究的AMS―02暗物质与反物质探测器,用的是液流氦低温超导电磁装置。高凤林发现,液流氦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只能使用焊接的方式,但焊接带来的变形目前还无法克服。为此,他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到一个创新设计方案:采用空间计算和工程补偿的双重方式进行整体无变形焊接。经过论证,高凤林的方案获得了国际联盟总部的认可,他本人也作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特派专家,督导项目实施。

    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终于收获丰硕的果实。2014年,在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高凤林携带自己的3项成果参赛,出人意料地全部获得金奖。

    现在,高凤林正在努力培养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在他的班组里,有5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1名航天技术能手;2011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以高凤林的名字,命名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也是首批5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

    在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文化墙上,镶有这样一句话:事业为天,技能是地。因为高凤林坚信,人不能没有追求,只有当人生的追求和社会的需要同步时,才能真正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